表面看起來,,好像所有人都是餐飲的目標消費者,,事實卻并非如此。從有效性來看,,餐飲的主力消費軍只有兩類人群,。毫不夸張地說,餐飲行業(yè)的總營收里,,有超過70%都是這兩類人群貢獻的,!
本文由紅餐網(wǎng)(ID:hongcan18)原創(chuàng)首發(fā),作者:蔣毅,。
回顧餐飲前面十年的發(fā)展,,一共經(jīng)歷了兩次大的轉(zhuǎn)折點。
第一次轉(zhuǎn)折,,是因為移動互聯(lián)網(wǎng)帶來的傳播效率的提升,,為此催生出大量的新興餐飲品牌,在很短時間內(nèi)就超越了很多傳統(tǒng)餐飲品牌多年的積累,。
第二次轉(zhuǎn)折,,也就是在當下!
如果說第一次轉(zhuǎn)折,,是互聯(lián)網(wǎng)平臺帶來的傳播效率提升,,帶來了餐飲行業(yè)野蠻生長的接近十年。那么,,當下第二次轉(zhuǎn)折,,就是在原有基礎上,疊加了資本的力量,,加上供應鏈和數(shù)字化技術的逐步成熟,,餐飲即將迎來更加可期的未來十年,!
基于這個大前提和大前景,餐飲行業(yè)就變成了香餑餑,。在接下來的時間里,,必將迎來各方力量的角逐,現(xiàn)在談誰能勝出還言之過早,,但有一點是現(xiàn)在就可以得出結(jié)論的,,那就是各行各業(yè)都老生常談的話:得用戶者得天下!
△圖片來源:攝圖網(wǎng)
餐飲行業(yè)的用戶是誰,?表面看起來,,除了吃母乳和奶粉的嬰幼兒之外,好像人人都是餐飲的目標用戶,,但為什么現(xiàn)實中餐飲經(jīng)營如此艱難呢,?今天,,我們就來探討一個全新的概念,,那就是餐飲消費主力軍!
盡管,,除了嬰幼兒,,其他人都會在外就餐,但背后涉及到很多要素,,比如消費喜好,、消費意愿、消費能力,、消費時間,、消費周期、消費頻次等,,這些要素決定了“目標消費者”需要細分到人群,,而不是一個籠統(tǒng)的概念。
而消費人群的分類,,又有很多標準,,比如學生群體、母孕群體,、上班族群體,、旅游群體等。要把每個群體討論清楚是一項大工程,,今天,,我們就圍繞“復購頻次”這一個指標,以年齡段為標準,,討論餐飲消費的兩個主力軍,!
01 餐飲消費第一主力軍:22-32歲
22-32歲這個年齡階段的消費者,,是餐飲行業(yè)消費頻次最高的人群。以月為單位來看的話,,他們每個月在外就餐的消費頻次高達25次以上,,因此,幾乎所有餐飲品類的品牌,,都需要將這個年齡階段的人群,,作為自家餐廳的主力人群。
△圖片來源:攝圖網(wǎng)
為什么22歲以下的人群不是餐飲消費主力,?
這是由其消費能力決定的,,22歲以下的年輕人,他們要么是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實習生,,收入非常有限,;要么是在校大學生,要依靠父母給的生活費過日子,,收入也很有限,!
收入本來已經(jīng)有限了,但他們的開支卻一點不少,,男生會把大部分開支花在打游戲,、抽煙、耍朋友等“剛需消費”上,;女生則會把開支花在時令衣服,、化妝品和新奇小玩意等“剛需消費”上。
總而言之,,不管男生女生,,在這個年齡段,餐飲消費都不是他們的剛性需求,!他們解決吃飯,,要么是吃食堂,要么是在學?;蛘吖S周邊,,隨便將就一頓即可,只是偶爾到市區(qū)去大快朵頤,。因此,,從消費頻次的角度來看,22歲以前的年輕人,,屬于“無能力”消費者,,不具備成為主力軍的能力資格!
△圖片來源:攝圖網(wǎng)
為什么32歲以上的人群不是餐飲消費第一主力,?
這是由其消費時間和頻率決定的,!國內(nèi)現(xiàn)在普遍晚婚晚育,,我們假定大多數(shù)年輕人結(jié)婚后,都是在32歲左右懷孕和生小孩,!如果你認同這個假定,,那后面的邏輯就很清晰了!
小兩口在外就餐,,原本主要決定權在女生那里,,在懷孕以前,因為香香嘴,,女生可以不管不顧的胡吃海喝,,可是一旦懷孕,他們立即就會因為肚子里的寶寶,,開始注重餐飲消費的選擇,,有意識地減少在外就餐的頻率。
一方面是因為母愛,,她們會為了肚子里的孩子而改變飲食喜好,;另一方面是因為具備了在家里吃的條件:條件好的家庭,家里可以請保姆,;條件一般的家庭,,會有一方的老人,,到家里照顧孕婦的飲食起居,,幫他們炒菜做飯,不需要自己動手,,就能在家解決吃飯的問題,,可能不如餐廳美味,但更營養(yǎng)健康,!
△圖片來源:攝圖網(wǎng)
所以,,一個家庭,從懷孕開始,,其餐飲消費頻次就會嚴重降低,,由原本小兩口一個月在外胡吃海喝25次以上,慢慢變成只有周末在外面吃一兩頓,,改善一下胃口,,最后一個月只給社會餐飲貢獻4-5次的總消費次數(shù),相當于減少了20次以上,!
32歲以上的人群,,受限于消費頻次和消費時間,很大概率會全面回歸家庭飲食,,在外就餐的比例將被嚴重壓縮,。因此,,他們屬于“無時間”消費者,也失去了成為餐飲消費第一主力軍的資格,!
為什么22-32歲的人群是餐飲第一消費主力,?
22-32歲中間這十年的人群,他們從走上工作崗位開始,,到結(jié)婚生子之前,,大多數(shù)都不會和父母生活在一起,也不愿意自己動手下廚房,,因此,,他們晚上的飲食消費,幾乎都釋放給了社會餐飲,,帶來超高頻次的餐飲消費,!
△圖片來源:攝圖網(wǎng)
除了消費頻次高之外,22-32歲這個年齡階段的人群還有幾個很顯著的特點:
其一是獵奇心強,。很容易被新鮮的食物所吸引,,因此新餐廳和有新花樣的餐廳,很容易獲得他們的關注和支持,。
其二是傳播速度快,。當他們因為新奇而去,并且沒有失望時,,就會帶著炫耀心態(tài)和拔草行為,,主動為餐廳做二次傳播,讓餐廳在相同人群里快速傳播,,廣為人知,!
其三則是基于前面兩個特點衍生出的缺點,也就是喜新厭舊,,容易流失,!如果餐廳除了新奇,沒有其他特點,,那么其最高成就,,也就是階段性的網(wǎng)紅餐廳,因為消費者很快就會被其他新奇的東西吸引走了,,流失的速度和他們來的速度一樣快,!
基于上述原因,如果想鎖定22-32歲這十年的人群做生意,,在選品上,,適合做新奇的特色單品,一開業(yè)就以足夠新奇的亮點吸引目標客群的注意力,,讓他們到店一探究竟,。此外,,要考慮保持新奇的可持續(xù)性,否則即便是短期內(nèi)獲得爆發(fā)式流量,,也難逃曇花一現(xiàn)的結(jié)局,!
△圖片來源:攝圖網(wǎng)
在實際經(jīng)營中,面對這個階段的消費人群,,餐廳的主要責任和方向是營銷,,就是通過各種方法去獲得年輕客群的青睞,道理很簡單:你能在22歲左右贏得他們的認同和喜歡,,理論上你也有機會賺他們接下來十年的消費利潤,;反之,如果你在30歲才贏得他們的認同,,那你很可能就只能賺他們兩年的消費利潤,!
因此,針對餐飲消費的第一主力軍,,經(jīng)營重點在于時刻開發(fā)“新顧客”,,在此基礎上,再想辦法留住“老顧客”,。老顧客會因為他們自身的原因而不停流失,,比如懷孕,搬家,,換工作等,,面對他們的流失,你無能為力,,隨時盯牢22歲這些新興消費人群,,贏得他們的喜歡,,才是王道,!
02 餐飲第二主力軍:40-50歲
有了前面第一主力軍的概念,再來看第二主力軍,,大家也就更容易理解了,。與第一主力軍相比,第二主力軍的缺點很明顯,,那就是消費頻次有限,,無法達到20次以上,但這個人群的優(yōu)點也非常明顯,,尤其是對某些品類來說,,這個人群才是他們真正的目標消費者!
△圖片來源:攝圖網(wǎng)
為什么32歲-40歲的人群不是餐飲消費主力,?
一個家庭從孩子生下來到上小學中間這些年,,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,,下班的第一件事情,一定是趕緊回家?guī)『?,陪小孩子玩耍,。即便是周末,也基本是把時間花在小孩子身上,,只能偶爾在外消費一頓,!
為什么50歲以上的人群不是餐飲消費主力?
這個年齡以上的人群,,不管是上班族,,還是賦閑在家,他們對社會餐飲的消費欲望已經(jīng)降到了非常低,,除非有人情往來,,否則基本不會單獨到外面去餐飲消費,他們更熱衷于自己購買好的食材,,在家里自己做,!
更何況,中國還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傳統(tǒng),,那就是帶孫子:50歲以上的人群,,如果閑在家里,又正好趕上有女兒或兒媳婦懷孕,,基本會在家里照顧孕婦的飲食起居,,乃至孫子輩出生后的接送上下學,他們也都會參與,,所以,,這個人群的消費者,單獨來看,,不是餐飲消費目標人群,!
△圖片來源:攝圖網(wǎng)
為什么40-50歲的人群是餐飲第二消費主力?
40-50歲這十年的人群,,雖然從消費頻次角度來看,,他們的價值有限,社會餐飲消費也降低到一個月只有幾次,,但這個人群擁有幾個很顯著的特點,,也是因為這些特點,讓他們得以成為餐飲消費的第二主力軍,!
其一,、是桌均價高。原因除了這類人群的支付能力較強之外,更主要的是其就餐形式要么是拖家?guī)Э诘募彝ゾ鄄?,要么是業(yè)務關系的商務宴請,,不管哪一類,都比較講究品質(zhì)和價格,,與小年輕三三兩兩的閨蜜同事聚餐形式,,有很大不同。
其二,、是忠誠度高,,流失率相對較低。這個年齡段的人群,,主要精力在家庭和事業(yè)上,,吃喝變成了小事,所以不會在這上面額外花費更多精力,,不管是家庭聚餐,,還是商務宴請,一旦有了中意的地方,,他們就會習慣性地經(jīng)常去,,甚至會選擇儲值,把喜歡的餐廳變成固定消費場所,。
其三,、觸達難度大。因為第二個特點,,這個人群有一個缺點,,就是對活動的敏感度很低,觸達難度非常大,,不管是網(wǎng)絡活動,,還是線下活動,他們基本都敬而遠之,,很少像年輕消費者一樣沖動,,也基本不會被各種折扣和優(yōu)惠券牽著鼻子走!
△圖片來源:攝圖網(wǎng)
基于上述原因,,如果想鎖定40-50歲這十年的人群做生意,,在選品、選址和裝修上就要有很多不同,,比如選品需要考慮多樣化,老少皆宜,;選址要考慮方便停車,,要么距離社區(qū)近(家庭宴請),要么距離商業(yè)中心近(商務宴請);裝修要有大圓桌和包間,,需要有部分空間帶有私密性等,!
在實際經(jīng)營中,面對這個階段的消費人群,,餐廳的主要方向就不是營銷,,而是留存和復購,通過菜品的推陳出新,,以及親情化的服務等,,爭取讓這類人群變成儲值用戶,進而把其有限的消費頻次盡可能地鎖定在自家餐廳,。
因此,,針對餐飲消費的第二主力軍,經(jīng)營重點是要花心思留下“老客人”,,在這個基礎上,,再想辦法通過口碑傳播的方式,拓寬新客群,,這也是這類人群最不排斥的方式:被家人,,或者被朋友帶著來消費,覺得不錯后變成回頭客,!
△圖片來源:攝圖網(wǎng)
總 結(jié)
現(xiàn)實中,,很多企業(yè)看起來都有針對目標消費者做需求分解,各種分析會和研討會不斷,,各種應對措施也層出不窮,。但遺憾的是,餐飲的高淘汰率一點也沒降低,,為什么,?就是因為源頭的客群范圍就錯了!
不管做什么類型的餐廳,,老板首先要想明白,,自己到底是做什么客群的生意!“目標消費者”不能是一個籠統(tǒng)的大概念,,餐飲老板需要去縮小范圍,,鎖定真正的“小目標”,然后再針對這類客群的需求去做需求拆解,,這是減少盲目性投入的有效方法,,也是降低創(chuàng)業(yè)失敗率的有效方法!
未來的餐飲,,不管往哪個方向發(fā)展,,也不管面臨什么級別的競爭,,本質(zhì)而言,其實就一個問題,,那就是用戶爭奪戰(zhàn),!企業(yè)定義目標客群越準確,經(jīng)營的難度相對就越小,,反之,,如果連自身企業(yè)的客群都定義不清楚,或者只是定義了一個籠統(tǒng)的客群范圍,,那對不起,,不管什么豪華團隊:競爭力都有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