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狗不理別說上市了,上桌都休想,!”
“勸外地人別去狗不理,,成了天津人的基本修養(yǎng)之一”
看到這樣的評價,你是不是也為中國的老字號惋惜,?
北京的全聚德,、上海的老半齋、開封的黃家包子,、揚州的富春茶社……
一大批有著100年以上歷史的老字號何以口碑風化為口水,,窒息在消費者的吐槽里?
1,、各地百年老字號慘遭吐槽
“漸漸地,,勸外地人別去狗不理,成了天津人的基本修養(yǎng)之一”
“去北京別吃全聚德,,去揚州別吃富春茶社,,去上海別吃老半齋.......”
“帶國際友人去開封吃黃家包子,人家嫌棄桌面太油死都不愿意吃,,后來換了個西餐廳吃牛排”
這兩天,,有味君在朋友圈密集看到有關老字號的吐糟,不禁扼腕:
狗不理包子至今有100多年歷史,、是“天津三絕”之首,,狗不理食品2015年登陸新三板;
全聚德創(chuàng)建于1864年清同治三年,,周恩來總理對它曾有“全而無缺,,聚而不散,仁德至上”的精辟詮釋,,2007年A股上市,;
老半齋,上個世紀曾是淮揚菜在上海的代名詞,,招牌菜刀魚汁面一天能賣1000多份,。
這些有過百年榮光,、曾經(jīng)“宴如流水、客似云來”的老字號,,何以在今天,,口碑風化為口水,淪落到“門庭冷落,、一地雞毛”的地步,?
頭圖來源:攝圖網(wǎng)
2,、當金字招牌墮落為收割工具
水能載舟亦能覆舟,。百年老字號的榮光,是市場和消費者成就的,,百年老字號的衰敗也起于消費者對它的體驗和評價,。讓我們來看看這兩年關于老字號們的熱點新聞:
全聚德,一扎西瓜汁賣168元,、一只鴨子賣300元,、另收50元服務費......
狗不理,最便宜的包子是12元,、35元一個包子實屬正常,、進店瘋狂推禮盒......
同仁堂,血燕兩次被查出亞硝酸鹽,、牛黃解毒片生產(chǎn)日期早產(chǎn),、過期蜂蜜再加工、阿膠造假......
如果同仁堂是輸給了管理和誠信經(jīng)營,,那么全聚德等老字號餐企就是失去初心,,沉迷高端化,把百年招牌當作收割工具,。
它們的產(chǎn)品不愿創(chuàng)新,、服務不愿提升,卻躺在“百年老字號”的金字招牌上吃老本兒,,偏離市場價格一味高價,。
這樣名不副實、價格嚴重脫離價值的做派讓本地消費者厭棄,,收割外地游客成了它們的營收重點。
于是,,老字號的經(jīng)營模式淪落為景區(qū)餐飲的一錘子買賣模式,,游客乘興而去,,敗興而歸,成為老字號的消費常態(tài),。
品牌化≠高端化,,高端化≠盲目高價
以狗不理為例,包子是一種大眾剛需產(chǎn)品,,成本接近透明,,制作沒有壁壘,其高價全部來自于品牌溢價,,當品牌美譽度被貧乏的產(chǎn)品,、惡劣的服務榨干,它就失去了唯一的價格支撐,。
起于大眾,,卻不能回歸大眾,是多數(shù)老字號的通病,。所以全聚德輸給了數(shù)量眾多的果木烤鴨和區(qū)域高端烤鴨品牌,,狗不理失去了北方早餐市場,2018年的營收僅為老字號慶豐包子鋪的1/14,。
3,、品牌死亡比營收死亡更可怕
“別寫它,沒人關注它,?!边@是我剛入行想寫全聚德時,主編的善意提醒,。
那時全聚德發(fā)布最新財報,,連續(xù)兩個季度營收、利潤跳崖式暴跌,。事實證明主編的判斷沒錯,,真的無人關心,至少圈內(nèi)人毫不關心,。
這種漠不關心,,剛從新三板退市的狗不理也在經(jīng)歷。餐企退市本該是垂直媒體最關注的事,,但多數(shù)媒體都只給了它一個三條快訊,,對比瑞幸停牌的強爆光堪稱冰火兩重天。
狗不理要完了嗎,?破產(chǎn)了嗎,?不僅沒有,它2019年還實現(xiàn)了營收1.55億元,營收增長率(20.1%)和凈利潤增長率(17.22%)雙向走高,,而它所退的新三板,,在資本世界里都不算事。
即使如此它依舊沒能復活資本與消費者的信心,,因為它的品牌比營收更先死亡,。
老字號的倚老賣老,已經(jīng)漸漸掏空了自家的品牌信任資產(chǎn),,當“又貴又難吃”,、“服務差”等壞標簽刻在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心智中,市場和資本就對老字號的未來失去了期待,。
4,、日新月異的市場容不下倚老賣老的品牌
在百年老店、千年老店扎堆的日本,,其經(jīng)營密碼是對品質(zhì)的不懈追求,,從產(chǎn)品到包裝,從服務到體驗,,日系老字號都孜孜以求,,不僅服務本土消費者,也成為旅日游客的心頭好,。
歐美的老字號也為數(shù)眾多,,下至零售品牌可口可樂,上至奢侈品牌愛馬仕都是百年品牌,。它們永葆青春的密碼是:精神內(nèi)核在延展,,服務內(nèi)容在升級,顧客溝通在迭代,,品牌形象在刷新,。
而在中國,也同樣具備一批優(yōu)秀的老字號企業(yè),,像95歲的廣州酒家,,99歲的五芳齋,它們從不恃寵而驕,、高高在上,,而是常變常新、貼地經(jīng)營,,積極依托線上線下,,開放擁抱電商零售化,雖然已近百歲高齡,,依然保持20歲的年輕,。
改革開放至今,中國的商業(yè)文明不斷發(fā)展,消費觀也不斷迭代,,從果腹到品質(zhì),,從追逐品牌到追逐品牌價值,再到追求優(yōu)質(zhì)性價比的發(fā)展大趨勢,,日新月異常的市場早已容不下倚老賣老的品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