餐飲真的好做嗎?不少人看到了大品牌的繁榮,,卻沒看到小品牌的艱難成長,。今天,我們來看一位從業(yè)五年的小餐飲人的真實故事,,從他身上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,餐飲創(chuàng)業(yè)其實一點也不簡單。
近日,,紅餐網(wǎng)記者逛B站的時候,,發(fā)現(xiàn)一個餐飲人分享的開店視頻在平臺上火了。
這個餐飲人叫張文(化名,,B站ID“饃家小張”),,他將自己創(chuàng)立肉夾饃品牌“饃家”的經(jīng)歷,以及其中一家門店的開店始末全程記錄,,拍成視頻和網(wǎng)友分享交流,,同時反思復盤,目前其中一個視頻的播放量已超過了50萬,。
從視頻中我們得知,,張文已經(jīng)創(chuàng)業(yè)五年多,從開小檔口,,到在城中村開設外賣專營店,,再到在在小區(qū)、產(chǎn)業(yè)園,、商場里開品牌店,,前前后后開過七家店,,踩了無數(shù)坑。
今天,,紅餐網(wǎng)征得了張文的同意,,將他的創(chuàng)業(yè)經(jīng)歷,踩過的四個“大坑”以及反思整理成文,,和餐飲同行們一起交流,。
選址失誤
一天只賣出5個饃
2016年,對翻譯職業(yè)感到厭倦的張文開始籌劃餐飲創(chuàng)業(yè),。他選擇了自己頗有好感的肉夾饃品類,,并把第一家店定在了離住所不遠的美食城。
在他看來,,美食城的攤位面積小,,房租每個月只要1000元,是當時能找到的成本最低,、風險最小的啟動路徑,。而且,美食城附近還有一個有兩三萬學生的??茖W校,,人流量非常可觀,,開店后生意應該不會差,。
前期調(diào)研時,張文還遇到一個自稱每天能賣200個饃的攤位大叔,。他盤算著,,自己的攤位靠近學校,一天賣200個應該也不難,,每個肉夾饃賺3塊錢,,一個月下來也有差不多2萬的收入了。
抱著這樣的想法,,張文在美食城開出了第一家“饃家”,。然而開業(yè)后,他才發(fā)現(xiàn),,附近??茖W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浙江本省人或鄰省人,來自大西北的肉夾饃并不符合他們的飲食消費習慣,,有學生甚至問他:“明明是饃夾肉,,為什么要叫肉夾饃?”
門店別說一天賣200個肉夾饃,,賣20個都成問題,。最慘的一天,,張文只賣了5個饃,收入35元,。
張文的反思
①人流≠客流,!選址時一定不能被商圈或者街上的人流蒙蔽,要認真考慮目標客群,,考慮真正會進店的客流!不然別說收割市場,,只會被市場狠狠教育一頓,。
② 別人干得好不代表你也能干得好!理性看待別人的好生意,,別人提供的信息真實性有待核實,,即便信息真實,也不代表人家的成功你能輕易復制,。
門店只能放3張桌
生意怎么都做不大
2017年3月,,張文在杭州一個小區(qū)樓下接手了一家只有22平米的小店,開出了饃家3號店,,他想著,,兩公里范圍內(nèi)有阿里、網(wǎng)易等大廠,,還有數(shù)個寫字樓,,何愁不賺錢呢?雖然店面面積小,,但換個角度想,,也許還能營造出大排長隊的火熱氛圍。
然而,,“不合適”的小店帶來的麻煩遠遠超出了張文的想象,。門店塞下廚房后,只能擺3張桌,,坐14個人,,到了就餐高峰期,一下子就坐滿了,。寫字樓的白領們一看到要排隊,,大部分都走了,對他們來說,,簡單,、快捷地吃飽更重要。
用餐高峰期的接客能力受限,,大大影響了門店的營收,,張文眼睜睜看著客流流向其他門店,。
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張文還曾利用人行道外擺了幾張桌子,。店面外人行道寬廣,,能擺8張桌,剛好能接納就餐高峰期的客流,。
然而好景不長,,很快,相關部門開始嚴查占道,,門店外擺區(qū)不能再鋪開,,生意怎么都做不起來。2017年年末,,張文無奈地把這家店關了,。
張文的反思
① 要做堂食生意,門店的面積一定不能省,,空間至少要能容納30人左右,。
② 一定要合規(guī)經(jīng)營,不要對違章,、違規(guī)經(jīng)營心存幻想,。比如占道經(jīng)營,短時間內(nèi)沒人查,,不代表未來不會嚴查,。
裝修處處踩坑
改門頭被沒收5000元押金
在張文看來,裝修設計是餐飲創(chuàng)業(yè)最復雜的環(huán)節(jié)之一,,不僅要跟場地方進行溝通,,還需要與設計、施工隊,,多方接洽,,一不留神就會踩坑。尤其是選址在商場的門店,,商場對餐廳的裝修往往有很多要求,,更容易踩坑。
他在杭州寶龍城和西溪銀泰城開過兩家店,,由于不懂商場裝修的潛規(guī)則,,寶龍店超過了商場的免租裝修期,損失了幾千元的租金,,后來又因為門頭改動,,被扣了5000元的裝修押金。
另一方面,初接觸裝修時,,很多創(chuàng)業(yè)者總會把注意力放在光鮮亮麗的門廳上,,忽略了至關重要的廚房,其實廚房設計不科學,,會大大影響出餐的效率,。
張文也犯了這個錯誤,饃家西溪銀泰店裝修時,,煮面的崗位被一堵墻隔開,,店里人一多,廚房就必須配兩個人才能忙得過來,。而寶龍店誤打誤撞把設備一字排開,,只需1個熟練工就能完成所有操作。
裝修好了,,購置桌椅設備也不能松懈。饃家西溪銀泰店的燈具選用了價格不菲的湯石照明,。萬萬沒想到的是,,本以為可以從經(jīng)銷商處直接購買的燈具實際需要現(xiàn)訂現(xiàn)做,從下單到發(fā)貨需要10天時間,。張文苦苦催促廠商,,最終才避免在一片漆黑中開業(yè)。
張文的反思
① 確定裝修免租期和裝修規(guī)格,。詢問商場是否有裝修指引手冊,,有的商場對施工隊的資質(zhì)有一定要求,有的商場則可能會要求使用安全系數(shù)更高,、成本也更高的管道,、線路、板材等,。在最開始就明確要求,,才能少走彎路,通過審核順利開業(yè),。
② 廚房設計要先行,。要關注廚房是否能夠高速運轉、便捷出餐,,人機關系是否完善,。在實地勘察階段,可以找一家專業(yè)廚房設計公司一起去現(xiàn)場確定空間位置,、設計方案,。
③ 在商場開店,裝修門頭要確保效果保持一致。即便要改動,,也要及時通知商場,。
④明確關鍵物料的到貨周期。制作好進度表,,心中有數(shù)才能井然有序,。
輕信招商人員“花言巧語”
折騰10個月虧損了72萬
2019年,張文決定再進駐購物中心開店,。有了寶龍店的經(jīng)驗后,,他在選址上格外慎重。在與招商人員溝通并實地考察后,,張文最終將地點定在了杭州西溪銀泰城,。滿懷希望地上傳了選址分析視頻的他,彼時并未預料到,,這家店也會因為選址失誤而落幕,。
饃家入駐的是杭州西溪銀泰城負一樓的快餐簡餐區(qū)。這片區(qū)域最初流量并沒有很高,,張文之所以決定進駐,,是看中了它改造升級后的可能性。
據(jù)招商人員介紹,,負一樓的快餐簡餐區(qū)將改造為“茶馬花街”主題的餐飲區(qū),。未來,古色古香的風格加上適合網(wǎng)紅打卡的布置,,將會為商家吸引更多人流,。
此外,西溪銀泰城與地鐵五號線浙大紫金港站相接,。地鐵一旦開通,,大量人流就會直通向負一層餐飲區(qū)。雖然饃家的店面不在主客流通道上,,但也可以通過告示板,、廣告電視進行引流,效果應該不會太差,。
于是2019年9月,,張文的饃家西溪銀泰店正式開業(yè)了。結果,,后續(xù)的發(fā)展并不像之前設想的順利,。
西溪銀泰城的地鐵遲遲沒有開通,同年12月左右,,西溪銀泰城隔壁竟然又新開了一個商城,,大量的顧客被新商城分流,。
另一方面,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西溪銀泰城負一層的大量餐飲店鋪倒閉,。后來,,西溪銀泰城又在快餐簡餐區(qū)的對面新開了一座美食城,招攬了大量檔口入駐,,加劇了業(yè)態(tài)競爭,。
饃家剛開業(yè)還未迎來甘甜,就面臨極端惡劣的環(huán)境,,張文只能盡力堅持,。
2020年5月時,商場即將開業(yè)的海底撈曾讓張文看到了一絲希望,,他想著,,海底撈肯定會為商場帶來大量人流,到時候自家的門店也能沾福氣,。
結果,,海底撈帶來的客流量確實惠及了商場,但卻對饃家沒什么幫助,。同在一個商場,,帶來人氣的海底撈在賺錢的同時還能得到可觀的租金優(yōu)惠,而對饃家而言,,40平方米的小店還是得承擔高達每個月25000元的租金物業(yè)。
前前后后折騰了近10個月,,饃家西溪銀泰店最終還是關門了,。張文透露,這家店的前期花費加上虧損,,共計損失了大約72萬元,。
張文的反思
① 要看3公里內(nèi)商圈情況。除了關注住宅小區(qū),、寫字樓數(shù)量,,還要留意周邊是否有分流人群的商場。
②要留意店鋪在商場內(nèi)部的位置,,沒有遮蔽物,、正對主通道的店鋪才能吸引更多目光。
③ 關注商場的入駐標準,,不問標準急著讓簽合同的很可能有問題,。而主動打電話邀請入駐的更要小心。對普通中小品牌而言,,商場看中的或許不是你的的品牌,,而是你的錢包。
④ 遠離海底撈就是遠離二三流商城。海底撈已經(jīng)成為一個自帶流量的超級品牌,。至少在杭州而言,,海底撈很多時候已經(jīng)不是選擇開在人氣旺的購物中心,而是開在位置較差的二三流商城,。另一方面,,由于火鍋本身是一種多人社交性聚餐,海底撈帶來的人流很難惠及到小品牌,。消費者不會因為火鍋需要排隊就轉而選擇一人食簡餐,,他們只會去其他正餐店解決需求。
結語
對張文來說,,餐飲不僅是創(chuàng)業(yè)的嘗試,,更是終身事業(yè)。遇到虧損,,他的第一反應總是反思問題,、嘗試解決,屢敗屢戰(zhàn),,從未言棄,,這點和很多餐飲創(chuàng)業(yè)者一樣。
2021年1月,,張文籌備了三個月的饃家延安首店開業(yè)了,,斷更許久的他也開始在B站更新自己的創(chuàng)業(yè)視頻。未來在餐飲道路上或許還有更多的挑戰(zhàn),,但張文仍舊對品牌充滿信心,。
“繼續(xù)走下去吧,機會一定是屬于我們的,!”他在視頻簡介中如此寫道,。
本文謹以張文的真實故事,和各位餐飲人共勉,。